吞嚥困難

主頁|Tag: 吞嚥困難

長輩遇到吞嚥困難時該如何處理?從鼻胃管回復成由口進食的吞嚥訓練要注意什麼事情?

當發現長輩被醫生判斷有吞嚥困難的問題時,該怎麼辦?插上鼻胃管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性?如果已經插上鼻胃管的人,還有機會回復成由口進食嗎? 一、什麼是吞嚥困難? 吞嚥困難是食物在由口腔到胃的輸送過程中遇到困難。 吞嚥準備期前期所有行為上、感覺上及動作上的困難,也會導致吞嚥障礙。 指因機能上、構造上或心理的原因造成進食時食物不易咀嚼、下嚥或是容易哽嗆(一吃就嗆) 喉嚨的肌肉虛弱或無法協調 使應該進入到食道的食物或液體,誤吸入到氣管進而進到肺部,造成危險 吞嚥神經元無法支配吞嚥相關的肌肉群,最後將造成吞嚥困難 正常的吞嚥是食物送入口中後,經過咀嚼形成食團,舌頭將食團往後送,產生吞嚥反射,使會厭軟骨上抬,蓋住氣管保護呼吸道,避免食物掉落氣管引發吸入性肺炎,在這一個複雜的過程中,發生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導致吞嚥困難。 二、吞嚥困難盛行率 陽明大學及台北護理大學在2002年進行一項研究, 針對台北地區長期養護機構內的高齡調查後, 發現 1221名個案中,有51%的人有吞嚥問題, 其中吞嚥困難的人中有32%的人是由口進食,剩下29%的人是使用鼻胃管。 另外,經過一些文獻整理後發現中風患者的吞嚥障礙盛行率約為: 三天後:70% 七天後:40% 一個月後:20% 六個月後10% 三、吞嚥的過程(口腔準備期→口腔期→咽喉期→食道期) (一)口腔準備期 口腔期是把食物變成食團的過程,也就是咀嚼,因此牙齒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日本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,牙齒數量決定壽命長短,70歲以上的長者中,牙齒少於20顆的人死亡率比其他人高了約60%。 口腔是味覺的產生位置,鼻胃管病人因為缺少食物在口腔準備的階段,所以無法和食物產生連結,導致生活品質變差。 如果把食物打成泥狀變成食團,就可以跳過咀嚼的過程,不需要自己額外進行咀嚼,所以針對咀嚼問題的病人,家人可以替病人準備好泥狀的食物。 咀嚼並非吞嚥的必要動作,因為可以透過外力處理成不需要咀嚼的食團,但是咀嚼對吞嚥訓練的病人很重要,因為可以讓他們感受食物的味道,和食物產生連連結。 (二)口腔期 口腔期是食物在口腔移動的過程,與舌頭運動有關,舌頭產生波浪狀的動作把食物擠到後面去。 進食的時候,舌頭後面會頂上來,食物才不會馬上掉下去,所以如果是舌頭切除病人、舌頭動作不好,或是頂的不夠高的時候,在咀嚼時也會很容易嗆到,這個又稱做「吞嚥前的嗆咳」。 在食物要往下吞下去的時候,舌頭要頂上去把食物往上推,最後舌頭要和上顎接近並頂住,食物就會滑下來。 臨床上,舌頭產生問題的病人主要是出現在頭頸癌的病人,神經病變的病人較少,但是因為舌頭導致吞嚥困難的個案比較少,因為可以透過把食物餵入口腔後方,去解決食物往後送的問題。 口腔期是吞嚥過程中必要的動作,屬於自主性的動作,由大腦皮質控制,必須在自己有意願執行才可以進行。 (三)咽喉期(非常重要的吞嚥階段) 咽分為鼻咽、口咽、下咽(因為接近喉頭,又稱喉咽)。 食物從口腔進來、空氣從鼻腔進來,到了咽部後,會聚集在一起,再下去後又會分開,分成食道和氣管。 也因為空氣對人體比較重要,所以通道永遠不能關閉,要一直打開,而且還要用骨頭撐開, 其中氣管有三個對吞嚥功能非常重要的骨頭: 甲狀軟骨:我們的喉結就是氣道的開始,當我們說啊的時候,甲狀軟骨會震動,因為後面就是聲帶,聲帶合起來的時候,氣道就關閉,他是我們關氣道的第二個門。 舌骨:甲狀軟骨往上摸就是「舌骨」。舌骨後面對應的是會厭,會厭是一個蓋子,關我們的氣道。 環狀軟骨:舌骨往下摸則是「環狀軟骨」。環狀軟骨後面的環咽肌,在環狀軟骨和咽喉中間,也是食道的上括約肌,平時是縮緊的,以預防食物的逆流和空氣跑進去,只有吞嚥的時候才會打開,因為隨時是關緊的,所以和我們的管壁產生腔室,這個腔室形狀像梨子一樣,所以又稱為梨狀竇。環咽肌如果梗住的話,食物就會卡在咽喉裡面,無法下去食道下面。 吞嚥過程: 食物變成食團,往後送,送到前咽門 (扁桃腺的前面),接著送到喉嚨,形成吞嚥反射 軟顎上升後縮,和後咽部接觸,把鼻腔和口腔分開 食物往下跑,靠咽喉肌的收縮(上咽喉肌、中咽喉肌、下咽喉肌) 食物進入食道,咽喉上升,導致會厭關閉呼吸道,所以要評估病人有沒有嗆到,可以評估咽喉有沒有及時上升到足夠的高度,有些吞嚥病人嗆道的原因是因為,咽喉上升太慢,或是上升的高度不夠。 在醫院處理吞嚥困難的病人時,如果咽喉上升不好,可以訓練上升,如果訓練效果不好,則用電刺激把他拉起來,如果不行,則開刀把咽喉吊高。 (四)食道期 環咽肌開啟讓食物進入食道,食道經由蠕動的方式將食物擠入胃部,接下來環咽肌會收縮(關閉)以防止食物逆流。 需要8-20秒的蠕動時間。 很難透過訓練改善食道期的問題。 五、老化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 (一)缺牙

2019-11-09T01:25:12+08:002019/11/4|Categories: 高齡.老化|Tags: , |

你知道家中長輩有沒有吞嚥困難的問題嗎?看這九點就知道!

吞嚥困難是許多長者會面臨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, 有許多機構中的長者可能因為失智導致進食量減少, 進而導致營養不良,嚴重則可能引起肺炎,最終導致死亡。 那到底該如何知道家中長輩到底有沒有吞嚥困難的問題呢? 一、吞嚥困難高危險群 吞嚥困難高危險群包含:腦傷、神經退化性疾病、頭頸癌、老化及其他。 其中腦傷包含中風、腦瘤、腦外傷,神經退化性疾病包含失智、帕金森氏症,頭頸癌包含口腔癌、舌癌、喉癌、鼻咽癌。   二、吞嚥困難的九大徵兆 1. 食物久含未吞或直接吐掉,東西吃入後要花很長的時間才開始吞嚥動作 2. 吃飯時間變長,每一口食物要吞3~4次才吞進去 咀嚼吞嚥的過程的必須透過口腔、咽喉及食道共同合作,才可以完成。長輩可能因為老化導致肌力下降,而舌頭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,吞嚥過程也需要動用喉嚨的肌肉,所以老化會導致舌頭或喉嚨肌力不足而無法好好進食。 3. 進食過程經常咳嗽或清喉嚨 4. 容易流口水 5. 喝水易嗆咳 在正常情況下,在進食的過程中,喉嚨中的會厭軟骨會關閉氣管,避免食物或液體掉落氣管中,但長輩因為喉嚨肌力衰退、皮膚鬆弛等問題,導致會厭軟骨關閉變慢,造成食物容易掉入氣管,引發嗆咳。 6. 進食後發聲會有咕嚕聲(痰聲) 7. 食量減少或拒食 8. 反覆的不明原因發燒或肺炎 因吞嚥困難造成食物容易掉入氣管,引發肺部感染,因此有些長輩可能突然發燒到37°C上下,所以當長輩開始不明原因反覆發燒時,就要特別注意。 9. 非計畫性體重減輕 我們透過咀嚼吞嚥食物,來獲得身體所需要的營養,當長輩因為老化、疾病導致咀嚼吞嚥功能退化時,就很有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,所以當發現長輩體重無預警突然下降,或發現有尿布上調鬆緊的膠帶有變鬆,就非常有可能是吞嚥困難造成的。   ⭐️吞嚥困難嚴重時,會引發吸入性肺炎,可能危及生命,所以若出現上述症狀請儘速就醫,及早改善並把握治療黃金期⭐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 謝謝你看到最後,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, 可以幫我拍拍手,並分享給需要的朋友! 如果你喜歡意識飲食,你可以: ❤️追蹤意識飲食的IG:和我一起有意識地過每一天 ❤️Follow FB粉絲專頁:了解最近營養、生活、自我成長資源 ❤️贊助Afra:歡迎贊助Afra,讓我可以提供更多好內容與環境給大家喔! 最後,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飲食和生活, 只要感覺到自己朝著想要的生活前進就夠了。 By  營養師阿福Afra

長輩不吃東西究竟是吞嚥困難造成的,還是失智造成的?

在醫院中,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 媳婦帶婆婆看病,主訴最近都不吃東西,懷疑吞嚥有問題, 醫師經過檢查診斷後,告訴媳婦懷疑婆婆有失智症, 媳婦說:「不可能,他不可能有失智症,昨天晚上我煮鮑魚粥,他吃了三大碗,今天早上主白粥配肉鬆,他連吃都不肯吃。」 但這就是失智症早期的症狀,正常人吃鮑魚粥覺得好吃,可能頂多吃兩碗, 但是吃白粥的時候,即使覺得不好吃,也會為了要活下來,勉強自己吃一碗, 所以頭腦會勉強自己做不想做,但對身體有幫助的事情, 如果開始失智,身體就會依照你的本能工作, 例如,失智病人現在尿急,就會馬上尿在褲子上,但如果是沒有失智的普通人,就會說這樣尿下去不好看,我忍一下, 所以失智症的人就是回到以想做的事情為主。 一、咀嚼吞嚥由什麼控制? 而吞嚥過程中的口腔期屬於自主性的動作,由大腦皮質控制,必須在自己有意願執行才可以進行。 大腦皮質功能是:叫你做你不想做,但對你身體有幫助的事情, 所以大腦皮質剛開始變弱的時候的表現是,對很多事情都沒有興趣, 等大腦皮質下降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,可能連吃東西都沒有興趣。 所以大腦皮質完全失去功能的人是植物人,大腦皮質功能降低則是失智症病人。 二、所以到底應該給失智病人吃什麼? 有些媳婦會說,因為婆婆失智,吃甚麼都搞不清楚,乾脆隨便煮一煮, 事實上應該正好相反, 失智症的病人應該給他想吃的東西, 因為他越想吃的東西他越能吃, 他不想吃的東西就不願意吃,所以有時候會發現他吃一口飯會含在嘴巴裡很久不吞下去, 就會造成在安養中心的每一餐飯都要餵很久, 而在安養機構人力不足,又無法讓長者好好進食維持營養和生命的狀態下, 只好裝上鼻胃管補充營養。 但如果可以用足夠的愛心去照顧這群失智長者, 煮他們喜歡吃的食物、鼓勵他、和他開玩笑, 例如假裝威脅地告訴他說:「阿伯,如果你沒吃完就不能看電視唷!」, 透過哄騙的方式鼓勵他們進食, 可能就有機會讓他們不需要裝上鼻胃管。 先前秀傳醫院的醫療團隊到安養中心, 非常用心地照顧一群裝著鼻胃管的高齡長者, 在經過幾個月後,有一半的機構住民的鼻胃管都被移除了, 所以這證明說,如果我們可以把食物準備好、好好鼓勵、關心病人, 就可能不需要讓這群失智長者裝上鼻胃管。 🔎延伸閱讀:你知道家中長輩有沒有吞嚥困難的問題嗎?看這九點就知道!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 謝謝你看到最後,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, 可以幫我拍拍手,並分享給需要的朋友! 如果你喜歡意識飲食,你可以: ❤️追蹤意識飲食的IG:和我一起有意識地過每一天 ❤️Follow FB粉絲專頁:了解最近營養、生活、自我成長資源 ❤️贊助Afra:歡迎贊助Afra,讓我可以提供更多好內容與環境給大家喔! 最後,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飲食和生活, 只要感覺到自己朝著想要的生活前進就夠了。 By 

2019-11-09T01:23:47+08:002019/11/8|Categories: 高齡.老化|Tags: , |

什麼是意識飲食?

  •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飲食和生活,
  • 我可以決定自己的身體需要攝取什麼營養,
  • 我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需要做出什麼改變,
  • 也可以決定自己的腦袋需要吸收什麼養份。

訂閱電子報

💡想了解最新、最實用的營養、減重、極簡生活及自我成長相關的訊息

* 必填欄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