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醫院中,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
媳婦帶婆婆看病,主訴最近都不吃東西,懷疑吞嚥有問題,
醫師經過檢查診斷後,告訴媳婦懷疑婆婆有失智症,
媳婦說:「不可能,他不可能有失智症,昨天晚上我煮鮑魚粥,他吃了三大碗,今天早上主白粥配肉鬆,他連吃都不肯吃。」
但這就是失智症早期的症狀,正常人吃鮑魚粥覺得好吃,可能頂多吃兩碗,
但是吃白粥的時候,即使覺得不好吃,也會為了要活下來,勉強自己吃一碗,
所以頭腦會勉強自己做不想做,但對身體有幫助的事情,
如果開始失智,身體就會依照你的本能工作,
例如,失智病人現在尿急,就會馬上尿在褲子上,但如果是沒有失智的普通人,就會說這樣尿下去不好看,我忍一下,
所以失智症的人就是回到以想做的事情為主。
一、咀嚼吞嚥由什麼控制?
而吞嚥過程中的口腔期屬於自主性的動作,由大腦皮質控制,必須在自己有意願執行才可以進行。
大腦皮質功能是:叫你做你不想做,但對你身體有幫助的事情,
所以大腦皮質剛開始變弱的時候的表現是,對很多事情都沒有興趣,
等大腦皮質下降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,可能連吃東西都沒有興趣。
所以大腦皮質完全失去功能的人是植物人,大腦皮質功能降低則是失智症病人。
二、所以到底應該給失智病人吃什麼?
有些媳婦會說,因為婆婆失智,吃甚麼都搞不清楚,乾脆隨便煮一煮,
事實上應該正好相反,
失智症的病人應該給他想吃的東西,
因為他越想吃的東西他越能吃,
他不想吃的東西就不願意吃,所以有時候會發現他吃一口飯會含在嘴巴裡很久不吞下去,
就會造成在安養中心的每一餐飯都要餵很久,
而在安養機構人力不足,又無法讓長者好好進食維持營養和生命的狀態下,
只好裝上鼻胃管補充營養。
但如果可以用足夠的愛心去照顧這群失智長者,
煮他們喜歡吃的食物、鼓勵他、和他開玩笑,
例如假裝威脅地告訴他說:「阿伯,如果你沒吃完就不能看電視唷!」,
透過哄騙的方式鼓勵他們進食,
可能就有機會讓他們不需要裝上鼻胃管。
先前秀傳醫院的醫療團隊到安養中心,
非常用心地照顧一群裝著鼻胃管的高齡長者,
在經過幾個月後,有一半的機構住民的鼻胃管都被移除了,
所以這證明說,如果我們可以把食物準備好、好好鼓勵、關心病人,
就可能不需要讓這群失智長者裝上鼻胃管。
🔎延伸閱讀:你知道家中長輩有沒有吞嚥困難的問題嗎?看這九點就知道!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
謝謝你看到最後,
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,
可以幫我拍拍手,並分享給需要的朋友!
如果你喜歡意識飲食,你可以:
❤️追蹤意識飲食的IG:和我一起有意識地過每一天
❤️Follow FB粉絲專頁:了解最近營養、生活、自我成長資源
❤️贊助Afra:歡迎贊助Afra,讓我可以提供更多好內容與環境給大家喔!
最後,
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飲食和生活,
只要感覺到自己朝著想要的生活前進就夠了。
By 營養師阿福Afra

一個追夢中的營養師,渴望透過網路的力量,讓大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目前主要專注疾病及高齡的營養問題。
原來如此!其實失智症並不是變笨,只是失去了理智,若照顧者仍希望用說理來溝通,反而是讓雙方都不好過,不如試圖的去了解失智者關心的事物,建立彼此溝通的橋樑,才是雙贏之道!